成都居家养老如何推进?
家住双流区东升街道城塔社区中医院宿舍小区的谢奶奶已经80多岁了,自老伴去世后,便独自一人生活。“一个人在家,最担心的就是煤气泄露啊、火灾啊,一晚上要起来检查好多次。现在终于放心啦!”谢奶奶告诉记者,如今的家中,在厨房里新安装了燃气报警器、烟雾传感器;在卫生间、床边安装了紧急铃,一旦出现紧急情况,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上门查看。
家庭照护中的紧急报警器、燃气报警器
为谢奶奶提供居家服务的,是颐养居养老服务中心,据中心负责人胡程曦介绍,目前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,分为了7大板块:居家安全智能服务、健康智能服务、餐饮服务、康复服务、照护服务、医疗护理服务以及日常生活服务。
“除了双流区,我们在青羊区、高新区、金牛区等都进行了布点并设置了一个居家服务馆,每个点位配置一名家庭管家和几名护工。”胡程曦说,家庭管家负责对接各老人家庭,通过家访、电话等形式随时了解更新老人的动态和需求,护工则会提供必要的上门服务。在费用方面,设备安装是免费的,其他根据老人需求,按项目不同,收费不同。“目前,中心已签约了近60家居家照护床位。而根据目前的推进速度,预计到年底会签约1800~2400家。”
此外,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了解到,按照试点方案工作规定,对规模化、品牌化发展的家庭照护床位将实行“以奖代补”,叠加基本养老服务补贴、服务性床位补贴、长期照护保险等政策红利。
家庭照护床位可根据老人实际需求配置相关设施
『提升服务』
家庭适老化改造:
今年将完成1万多户住宅改造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底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388万人,占总人口的18.1%。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,对居家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方式的需求也日益提升。如何有效破解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难题?在成都,一项已经推进了4年的工作正在继续。
据了解,2020年,是成都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第4年。在今年,成都按照“一户一方案”,将对成都市户籍的散居特困老年人家庭,低保及低保边缘老年人家庭,以及计划生育特殊老年人家庭共计11778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,资助完成住宅适老化改造。
成华区崔家店北一路六号宿舍的张婆婆,便是其中之一。最近,她的家中发生了一些变化,进门时多了穿鞋凳、卫生间多了坐便椅、洗浴凳、弯柄洗澡刷,床边多了感应夜灯、紧急报警器……这些物件的加入,让本来不大的房间显得较为拥挤,但张婆婆却很是高兴。“现在生活方便了不少。”据了解,张婆婆今年76岁,独居一人的她,身患多种疾病,加之腿脚又不便,一上厕所、一起身,对她来说都是安全隐患。因此,成华区民政局按照1000元的标准,根据张婆婆的居住环境,为她进行了适老化改造。
据悉,明年成都市将持续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,同时做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的总结推广,吸引更多成都市户籍的散居特困老年人家庭,低保及低保边缘老年人家庭,以及计划生育特殊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,并每户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补贴支持,实现愿改全改,有效破解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难题。
『高质量发展』
社区养老综合体:
集日托、全托、助餐、医养结合为一体
在居家养老服务之外,成都社区养老服务也在稳步推进。
此前,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曾透露,今年成都市将力争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%,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0%;2022年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镇至少建一个综合枢纽型的社区养老综合体。
那么,如何理解社区养老服务的综合体?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它是在街道层面重点打造的枢纽型养老综合体,集日托、全托、助餐、医养结合、康养服务、便民服务和对下指导功能于一体的养老设施。“综合体建设面积至少500平方米以上,由专业的运营机构来运营,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性。”
同时,为推动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,未来,成都将推动“两大工程”和“三项计划”。“两大工程”即普惠养老设施增量工程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;“三项计划”是实施养老服务功能提升计划、养老服务行业质量提升计划和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提升计划。其中在养老设施增量工程中,成都提出到2022年全市新增普惠型养老床位达到1万张、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实现全覆盖。同时,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镇至少建一个综合枢纽型的社区养老综合体。
此外,在养老助餐体系建设上,今年将持续加大养老助餐体系的建设,按照城市社区15分钟、郊区30分钟的养老助餐体系建设,进一步织密助餐网络,并将继续推进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。
想了解更多写字楼专业资讯?
赶快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吧!
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
编辑: R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