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的这张“名单”,为什么那么俏?
首先要看到的是,产业功能区并非原有工业园区“旧瓶装新酒”,而是“破界”和“重组”。成都在全国率先探索了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,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跨成都高新区和郫都区,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跨成都高新区和双流区,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跨成都高新区和锦江区,它们都不以行政区划为界,以比较优势法则规划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;同时,成都的产业生态圈分别由不同区域的多个产业功能区支撑。
△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实景图
这样的开放性思维,目的在更大范围实现生产要素科学配置和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,从而形成战略性产业来牵引区域发展。集聚集约的力量是强大的,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.7亿元,同比增长19.8%,成为了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的产业,成都的城市极核功能、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。
从历次产业功能区名录的变化不难看出,成都塑造产业竞争力既依借规模之势,又凭借细分之力,既往“大”做又往“小”做。去年的调整,将原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与原旅游运动产业生态圈合并,取名为文旅(运动)产业生态圈;将原电子商务产业生态圈与原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合并,从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城市的大维度统筹考虑消费、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,取名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。看似产业生态圈数量少了,但集中力量于比较优势领域,擦亮了名片。
有些产业功能区集中于细分市场,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。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拥有大熊猫这一世界级超级IP和每年近千万人次的游客流量,充分发挥片区的这一资源禀赋优势,先后引进中国旅游集团成都熊猫国际免税度假区、华人文化DISCOVERY探索世界等百亿级产业项目。中国川菜产业城四年来实现企业数量增加37.5%,复合调味品、休闲食品产业集中度达到93%,规上产值复合增长率12.5%,新增上市企业3家、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企业2家、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。
△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效果图
△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效果图
今年的优化调整,又瞄准了“新”。
3月15日,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。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,就是研究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。可以预见,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将深刻地引导着经济大势和产业走向,改变着人们的生活。
成都立即把握我国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战略目标带来的新一批产业发展机遇,抓紧谋划和布局碳中和产业生态圈。此次会上一项瞩目的变化,就是碳中和产业生态圈的首亮相。
“新”的关键,是对未来产业的提前布局更是对城市功能的有力支撑。“评价一个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,既要看能够带来多大的经济产出,更要看能否对城市核心功能形成有效承载。”会上指出,要聚焦城市战略精准发力、整体成势,牢固树立“需要什么主动创造什么”的开放思维,通过产业链、要素链、供应链、价值链和创新链“五链融合”,形成行业竞争优势,定义城市经济功能。
例如,此次新增的天府牧山数字新城,范围面积63.23平方公里,定位为数字经济赋能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,主导产业方向为数字建造、数字商务(数字教育)、数字内容等。将运用BIM技术进行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,通过CIM技术构建城市信息模型,规划建设以5G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,实现产业功能区数字化智慧运维。
△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发布会
事实上,此前四川加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这场“国家试验”,提出的目标是力争到2022年,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,占GDP比重达到40%。天府牧山数字新城的“补位”,将支撑夯实四川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。
动态调整产业生态圈和功能区体系结构,始终着眼于城市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实现。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,将产业功能区打造成为融入城市发展历史进程、承载城市发展核心功能、与城市发展同成长共进步的利益共同体,这样的现代产业体系将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,这样的城市才能凸显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功能性。
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
想了解更多写字楼专业资讯?
赶快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吧!
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
编辑: RL